上海宝山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被收录《2022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Unit2:实践篇发表时间:2023-07-14 13:39 2022年8月,宝山推出《宝山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先投后股”创新改革试点方案》,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财政支持新方式。设立上海宝山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作为市场操作主体,负责为项目的专业化投后管理,被白皮书收录。 一、 高校院所探索体制机制改革 01 上海六家试点单位深化落实《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实施方案》,完成284项成果赋权,转化金额接近3.4亿元。 02 上海交通大学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机遇,形成了成熟定型、可复制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和模式。 03 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的单列管理试点,探索区别于现行国有资产管理的职务科技成果管理办法。 04 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推进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 05 高校资产公司开展市场化运营,在激励方式、投资路径、股份退出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二、大企业开展路径模式创新 01 中国商飞公司形成具有大飞机特色的攻关模式,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大飞机开放创新生态。 02 上海核电集团探索能源装备转化服务模式,建立以产业技术能级提升为目标的能源与高端装备技术转移转化平台。 03 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打造冶金智能装备转化资源平台,助力和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功能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01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持续完善国际技术供需对接网络。 2022年8月,以市场化路径解决企业创新需求的InnoMatch平台式上线。至年底,平台共汇聚5810位技术经理人、260家服务机构、143家高校院所,完成 107项技术交易,交易额达到2.48亿元。 02 上海技术交易所做强技术交易功能。 2022年,上海技术交易所实现4家国家级成果平台合作进场,31家高校院所和5家医疗机构签订成果托管协议进场,与22家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5140项科技成果实现挂牌,完成135.79亿元交易鉴证。 03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入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四 服务机构探索转化运营新模式 01 国科新研创树早期医学成果培育体系。 国科新研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建设生命健康产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阶梯式、全产业链生态圈,投资并孵化早期项目10余个,实现技术交易额数千万元,累计融资金额近3亿元。 02 探九公司“陪跑”科研团队赋能成果转化。 上海探九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探究资本”)创建孵化项目长期“陪跑”机制,协助早期科技创业者解决“融资难、成长慢、成活低”困难,累计孵化及服务项目37个,融资超15亿元,估值达80亿元。 03 冠研公司推进产业领域专利联盟。 冠研(上海)专利技术有限公司,实施以专利集中托管为核心的“产业专利联盟”措施,唤醒沉睡专利价值,设立法人实体开展专利运营,提升联盟成员的行业竞争力,掌握产业技术标准话语权。 五、 技转人才培养形成良好态势 01 同济大学首届技转方向硕士顺利结业。 同济大学从500余名MBA/MPA学员中,遴选出15位有理工科背景或创业意愿、对科技成果转化感兴趣的学生,作为首届技术转移方向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该批研究生已经于2022年8月顺利结业。 02 上海交大获批全国首个技转硕士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22年7月授权上海交大增列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上海交大共计招生171名技术转移专业硕士研究生,72%学生拥有理工生农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背景,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03 东部中心构建开放技转人才实训体系。 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在开展课程、案例、教材和师资建设基础上,引入实训模式,共计培养初级技术经纪人185人,中级技术经纪人477人,高级技术经理人29人。 六、区域载体深化培育服务功能 01 宝山区“先投后股”专项资金优化培育机制。 2022年8月,宝山推出《宝山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先投后股”创新改革试点方案》,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财政支持新方式。 02 松江区G60科创走廊成果转化基金启动项目投资。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成功备案,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20亿元,是长三角首支承接国家战略任务、九城市政府共同出资,以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出资为目的的跨区域基金。 03 闵行区军民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技术产业化。 闵行区发挥军工产业集聚优势,推动航天、航空、船舶等军民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共建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在示范区形成“军转民”“民参军”的双向发展态势,产业发展载体实现总产值合计约31.8亿元。 |